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早上有朋友告知我北京有木心先生的追悼会,之前因为不能参加乌镇的追悼会而非常遗憾,没想到在北京也举办了追思会,这对读者真是一种莫大的欣慰。

 

在798的百雅轩举行,大厅集了200来人,大家举止静穆,大厅白墙黑框,庄重肃穆。四面墙壁上都挂了先生放大了的水墨画,还有先生书里的吉光片羽,金玉珠贝。正中间挂了先生的画像,俊朗有神,风度翩翩。

 

追思会有梁文道和陈丹青主持。应该很多人知道梁文道和陈丹青,但没有那么多人知道木心先生;身为陈丹青的恩师,需要陈丹青的推介木心先生的书才有机会得以在大陆发行。我问陈丹青,你是充当了陈子善和夏志清的角色吗,就像当年把沈从文和张爱玲介绍给我们?他说不是,他们是对故人遗作的挖掘,而他只是让更多人有机会来读木心。

 

是的,是我们结识木心先生太晚了。早在20多年前,先生的书就在台湾出版了。追思会上,更是提到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,上海青年女作家王淑瑾曾打电话给陈丹青:“陈老师啊,我原先以为你写得好,现在读了木心先生的书,你在他面前变成小瘪三!”

 

 

我当年有幸读到木心先生的书,纯属机缘;并不是听到其他人推荐去读的,只是偶然地从图书馆书架上抽出一本书,扫了一眼名字,只是觉得别致,刚读三行,就被震慑住了。怎么可以写出这么好的汉语?怎么可以把中国文化,美学精神说的这么通透?就像陈村说的“如遭雷击”。 

 

此后陆陆续续看了他的书集,对他念念不忘。喜欢木心,还因为是家乡人。家乡文人辈出,

但是从来没有一个家乡文人能像他这样让人觉得亲近,好像他就是隔壁的老人家,在那里跟你说希腊的故事,说中国的故事,语音绵长,语调温婉。虽然他骨子里有着一种贵族精神。

 

毕业论文考虑过译介他,无奈才疏学浅,面对先生的文字,只剩深深的无力感。得知他过世的消息,又是一次如遭雷击。通过各种途径,试图寻找了解和喜欢木心的人,从旁人口中从他的日常生活中,再多一点点的了解他。

 

木心,就像是家中老宅底下埋藏的宝贝,有一天挖出来后,世人才知道原来还存在过这么珍贵的东西。可是以后呢?

 

读书,本是个人偏好,它不是商场买卖,需要大声吆喝。这期间,只向我的一个好朋友推荐过木心。但是,真的很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读他的书。而又或许,先生并非需要那么多读者。

 

 

 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方旭燕

方旭燕

5篇文章 11年前更新

财新编辑

文章
  • 个人分类
全部文章 5篇